老花眼,以及屈光不正者的老花眼
老花眼俗称老视,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,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,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,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之一。 什么是老花 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,眼球晶状体逐渐硬化、增厚,且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,导致变焦能力降低。因此,当看近物时,由于影像投射在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,看近距离的物件就会变得模糊不清。 老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,大多出现在45岁以后,其发生迟早和严重程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,如原先的屈光不正状况、身高、阅读习惯、照明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。 老花病因 屈光不正:远视眼比近视眼出现老视的时间早;近视者配戴框架眼镜后,由于矫正负镜片离角膜顶点存在12mm—15mm距离,减少了同样阅读距离的调节需求,而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者,由于角膜接触镜配戴在角膜面,其矫正后的光学系统接近正视眼。因此,戴角膜接触镜比戴普通框架眼镜者出现老视要早。 用眼方法:调节需求直接与工作距离有关,因此,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易出现老视的症状,从事精细的近距离工作的人比从事远距离工作的人出现老视要早。 习惯把书放在膝部阅读的人,自觉症状的出现就比惯于近距离工作的人要晚。例如:木工、簿记人员和音乐工作者习惯于30cm的工作距离;而修表、缝纫、雕刻等工人,虽年龄和屈光状态相同,由于工作距离较近,会提前出现老视眼的症状。 患者的身体素质:长手臂的高个子比手臂较短的矮个子有比较远的工作距离,需要比较少的调节,因此后者较早出现老视症状。 患者的地理位置:由于温度对晶体的影响,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较早出现老视症状。 药物对患者的影响:服用胰岛素、抗焦虑药、抗忧郁药、抗精神病药、抗组胺药、抗痉挛药和利尿药等的患者,由于药物对睫状肌的作用,会较早出现老视。 老花的临床表现 1、视近困难:患者会发现近距离物体变模糊,但将物体拿远后又能看清,且所需拿远的距离随年龄增加而增大。 2、阅读所需照明加强:较强的光线增加背景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,同时患者瞳孔缩小,景深增大。 3、无法持久阅读:调节与聚散的联动反应,接近极限的调节易引起睫状肌痉挛,同时聚散过度,出现眼胀、流泪、头痛。 不同屈光不正患者的不同表现 1、原近视者喜欢摘掉近视眼镜阅读(戴角膜接触镜比戴普通框架眼镜者出现老视要早)。 2、远视眼老视出现的症状比一般人要早。 3、常年使用缩瞳剂的人,不易出现老视症状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