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视度加深了,家长劝孩子眼镜别换那么频?
本帖最后由 t969141 于 2024-10-8 09:55 编辑知乎网友问了这个问题。
原文如下:
“朋友今年17哈眼睛不是很好,因为视力下降了(她有散光)最近一次测视力(戴眼镜4.0)去年体检镜片是520左右,体检完眼睛视力550度就说要换眼镜了
和家里人说过之后,都是持反对意见
她家里说有一个三十多的阿姨,戴眼镜视力下降了都没换,视力就一直是那个样子,根本不用换镜片
家里认识的另外一个阿姨,因为视力下降了就一直在换镜片,最后直接瞎了
我朋友家里就不让她换镜片
但是我朋友半年没有换了,一直到最近才说(家里反对换),因为她已经出现了斜视,散光等情况,远的看不清,影响到她正常生活了
个人认为18岁以前,眼睛尚未发育完全,需要佩戴眼镜进行矫正,而且家里有这个经济能力,为什么不换,搞不懂老一辈的封建思想哈”
我的回答:
你的表述中有疑点和大众误区:
1.疑点:“去年体检镜片是520左右(525度近视)”,“体检完眼睛视力550度”?
视力跟度数是不同的。
视力一般是2.1以下的小数(小数法),或者3.0~5.3之间的数值(五分法)。这两者可以互换,例如你说的4.0(五分法),就是小数法的0.1。
度数指的是屈光度(近视、远视、散光的度数),一般是25的倍数。
你说的“戴眼镜4.0”,就是说你朋友戴525度(近视)的眼镜的矫正视力是4.0(即小数法0.1),那么他佩戴550度(近视)镜片,也肯定无法获得正常视力(一般定为五分法5.0,或小数法1.0)。
不过他裸眼(不戴镜)的视力是4.0,是有可能的。如果验光试片结果是550度(即验光终点的试片时,眼前插550度近视片的矫正视力在1.0上下),那么525度镜片的矫正视力应该也不低(推测在0.8上下)。只要没有特殊需求,显然验光终点是550度近视的人,佩戴525度近视片虽然矫正视力达不到戴550度那么高,一般也不算什么问题。就是说,她的换镜需求没那么迫切,更上升不到家长有偏见之类的高度。
这里不讨论严格意义上的验光终点MPMVA原则。
至于这里面验光师(体检人员?)是否有推销意图,为亲子不信任和配镜焦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要考虑在内。
2.大众误区1:
她家那个“戴镜视力下降却一直坚持不换镜”的阿姨,“视力一直就是那个样子”,意味着她的视力既没提升(没换镜的原因),也没下降。
这个案例似乎导向了“近视加深了不要换镜”、“让眼睛保持持续近视欠矫”对眼睛是更好的结论。
虽然不能说近视加深了就要立马更换镜片(有时是调节性近视度)、足矫近视就肯定会导致近视更快加深,但明知近视加深了却坚持不换镜显然是矫枉过正了。
现有眼视光学认为:适度的矫正,让眼睛持久清晰、舒适,是更好的眼保健原则。
3.大众误区2:
她家另一个阿姨,“视力下降了就一直换镜片”,“最后直接瞎了”。
这个案例,应该是家长举出的“反面典型”。似乎导向“近视一直保持足矫会导致近视快速加深”、“近视眼矫正的太清晰,会导致严重并发症(最终致盲)”。
这是另外一个方向的认知极端,也矫枉过正了。合适的镜片矫正才是对眼睛更好的。
4.大众误区3:
“出现了斜视”。具体是什么斜视不清楚,如果是外斜(外观能看出来的斜视,最常见的是间歇性外斜),从配镜原则角度,确实应该追求足矫近视。但如果斜视频率高、角度大甚至出现恒定性斜视,目前更科学的干预应该是手术矫正,配镜是次要选项。
至于欠矫25度近视是否直接导致了他的外斜,要具体分析,不能一概而论。
5.大众误区4:
她“出现了散光”。
绝大多数人都有散光(生理性散光),且绝大多数人的散光度在三周岁后就稳定下来了,虽然可以有散光度的波动,但幅度都不大(波动幅度一般在25~50度之间),即散光在整个生命周期里一般是稳定且不可逆的。散光的这种特点,与青少年儿童近视度数会持续加深明显不同。很多人把验光误差、配镜时对散光度的取舍、过渡期镜片等散光变化,理解成了近视度数加深一样的“加深”,是误区。
这种“出现散光”、“散光加深”跟欠矫了25度(0.25DS)的近视度之间,并没有太大关联性。
综上,个人认为你朋友遇到的问题,一方面需要专业医师介入检查明确,另一方面与个人认知、家长认知不足有关,体验人员(验光人员)在里面可能也起不太好的作用。但在整体看,她可能确实需要微调一下镜方。
页:
[1]